4月7日,由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参建的河南省会展新地标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项目)钢结构主体全面封顶。
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总建筑面积52.7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一期共同组成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场馆助推河南省迈入全国会展行业“第一方阵”。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负责4个展馆、中轴主拱、1个次登录厅餐饮商业配套等关键工程的钢结构建设任务。为打造独特的文化造型和建筑线条,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破局,相继攻克裸露钢结构安装、正圆形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提升、160米超大跨度拱结构安装等技术难题,助力这座备受瞩目的会展地标,正式进入竣工倒计时。
极限把控 匠心打造“翼展雄心”
项目以仰韶文化叶状图腾、渔网纹等元素为参照,巧妙融入嵩山脊线、黄河浪纹等地域文化符号,全钢结构主体以“翼展雄心”为设计理念。展厅屋面桁架采用“弧形钢管+悬挑翼”方式,支撑立柱则采用“铰接管柱+拉索”结构,实现力学与美学的完美平衡。
面对网络化模块布局带来的三维曲面施工挑战,项目团队制定科学施工方案,采取 “模块化分区+流线型穿插” 施工工序,合理调配人力与机械资源。
针对弧形屋顶与悬挑结构的施工难点,项目团队搭建特制支撑体系,运用振弦式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应用承载性能强、转化角度大标准化程度高的可调式专用支架装置,确保弧形屋面一次拼装到位,并将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数智赋能 精工筑起国赛之芯
作为国家级技能盛事的主承载地,项目单体标准展厅由11榀桁架编织而成,施工中需完成大跨度及弯曲弧度近105度的异形钢结构拼装。其中,单个展厅钢构件安装总量突破2万根,想要构筑起这座“钢铁骨骼”,其建造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项目团队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及BIM智慧建造技术,为每根构件植入“三维身份证”,将数万根钢构件的空间坐标、连接角度等数据转化为误差小于2毫米的“数字孪生体”,智能算法提前预演施工全流程,成功规避了结构碰撞风险。
在提升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制定“分区域液压提升法”,采用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实现多个吊点同步精准提升,并以毫米级精度和高效率施工刷新了大型钢结构工程建造标准。
技术联动 品质诠释“钢骨”美学
项目创新采用全裸露钢结构体系,打造展厅、登录厅等展馆空间。为攻克展馆裸露钢结构技术瓶颈,项目团队联动太原武宿机场技术骨干,在机场类技术应用经验基础上与外部专家进行裸露钢结构技术升级,提级原材料加工标准,采用等离子、激光切割等先进设备,提高切割精度和切割面平整度,并通过机械车铣和人工精修打磨提高构件加工外形尺寸精度,让所有裸露件都符合场馆应用需求并达到“观感级”要求。
自2024年8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通过严格实施质量全员履职以及“三检验收”机制,构建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并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终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期履约三个“百分百”收官,树立起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行业新标杆。(周双双)